广州招生网
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华南理工学术排名每两年升百位 国际校区首招生

2017-05-08 16:09 感兴趣的有:

  今年全国“两会”刚结束,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分数线,业设置)便在北京签约,四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一流大学强强联合,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新标杆。

  消息传来,华工人为之振奋。在广东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以下简称“双高”)的背景下,华工近两年来捷报频传:全面进入国际公认的四大全球大学排行榜;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走出一条有特色、研究型、国际化的医学院建设创新之路……

  在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华南理工大学如何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以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双高”建设,努力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提供新经验,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为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发展注入新血液。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通讯员 王丹平 孙宏志 卢庆雷 祝和平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通讯员 华轩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每两年跃升百位

  南方日报:今年是广东“双高”大学建设第三个年头。与三年前相比,学校有哪些大变化?

  王迎军: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广东省“双高”建设契机,坚持“融入发展促发展”的办学理念,服务广东争当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服务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声誉大幅提升,全面进入国际公认的四大全球大学排行榜。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以每两年前进100名的速度,由2012年的401-500名区间跃升至2016年的201-300名区间;入选“2017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居全国高校第12位、广东高校首位。学校坚守建设世界一流工科阵地,工科排名由2014年全球第50位跃至2016年第22位,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入选数量在全国高校并列第6位、华南地区首位。

  南方日报:这两年华工大动作频频,譬如增设医学院、建设国际校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王迎军:可喜地看到,华工的理工科优势和“医工结合”特色更加突出。2014年学校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强强联合,组建了医学院;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已经建立起一支由国家千人、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973首席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师资队伍,建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挂牌成立3所高水平附属医院。学校走出一条有特色、研究型、国际化的医学院建设创新之路,形成了独特的医工结合模式。

  同时,学校于2016年提出了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的构想,并得到了教育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全力支持和参与共建。对于学校来说,这是办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学校将举全校之力,将国际校区建成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

  目前,学校已完成与6个学院国际合作外方高校签约,组建了先进材料、大数据与网络空间安全、生命科学与生物智造、微电子与人工智能等学科方向的5个学科团队,其中4个团队是院士牵头,都是全职进入。

  每年就业学生中超八成选择广东

  南方日报:华工与广东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王迎军:创新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强大基因,服务广东发展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永恒使命。长期以来,尤其是1993年开部省共建先河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主动对接广东战略发展需求,与之形成了血肉交融关系,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创新源。

  南方日报:服务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华工的最大支撑力是什么?

  王迎军:大学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华工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尤其是理工科人才。学校依托广东这个改革、开放、创新的大环境,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协同教育、国际化教育,形成了被国际上公认的人才培养“华工模式”和华工特色。

  在学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基因组科学创新班7年来已有88人次在Nature、Science期刊上发表论文70篇,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英才班学生共有12人次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篇。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2010届毕业生陈第组建的广州优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陈第本人两次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2007级生物工程专业罗锐邦校友入选《福布斯》亚洲地区医疗及科学领域“30位30岁以下俊杰”榜单。

  学校努力扩大理工类学科招生规模,理工科学生人数已占在校生总人数的七成以上,每年就业学生中80%以上选择在广东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广东高校首位,每届进入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1/3。

  南方日报:华工的专利转让指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对广东经济支撑作用独一无二。

  王迎军:华工以重大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撑和引领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学科布局全面对接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生命科学、营养健康等学科方向,形成一批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创新“顶天立地”,有力支撑和引领区域从“制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2个国家级和132个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这不仅在广东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以新型研发平台建设打造区域创新新引擎。学校在广州、东莞、珠海、中山建设了5个大型技术研发与转化基地,直接对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学校自2009年以来获中国专利奖数量达21项(金奖1项),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首位;2015年,学校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这些成果的转让实施,绝大多数落地广东;承担的企业委托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等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和广东高校首位。

  学校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广东创新发展,智库多篇成果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政策影响和社会影响。智库“环珠江口湾区”的决策咨询报告,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广东领先发展、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南方日报: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创新,华工在为广东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王迎军:是的,华工要助力广东打造汇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蓄水池”。华工的人才就是广东的人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战略眼光、前瞻视野、超常举措,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全职院士10人,是广东全职院士最多的单位;2016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7人,以第一单位入选数量居全国高校第4位。2016年,学校全职引进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程正迪是全国仅有的10位中组部“顶尖千人”之一、美国工程院院士、高分子领域国际领军人物,他和他的团队进行的软物质新材料研究,引领世界该领域的发展。

  广州国际校区计划今年开始招生

  南方日报: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双高”建设,下了一步“先手棋”。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华工如何谋划“双一流”大学建设?

  王迎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批示精神,广东高校要进一步激发服务经济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活力,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与支撑。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将以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双高”建设,努力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提供新经验,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为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发展注入新血液。

  南方日报:具体来讲呢?

  王迎军:具体来说,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将在三方面实现突破:

  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合作办学的典范。广州国际校区将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新机制,学院作为办学主体可与1所或多所境外一流大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合作研究。

  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广东重大需求,前瞻性地布局和发展一批前沿学科、交叉学科,重点开设支撑广东未来创新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新型工科。国际校区规划组建10个学院。其中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微电子学院在今年开始招生,生命科学与生物智造学院、大数据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与高端智造学院、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学院4个学院将在2018年开始招生。

  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更加灵活的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总之,华工将顺应大形势、把握新机遇,扎根广东、服务广东,为国家和广东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精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新工场

  “华工模式”服务广东

  创新驱动发展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这是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华工模式”。华工既有引领国际同行研究的原创性发现,又有与产业紧密结合、支撑行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发明,合力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独特贡献。

  领先国际的原创性发现

  未来,手机的显示屏及太阳能电池板有望像纸一样薄和柔软,可以随时卷起来,放进口袋里。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院士团队正在把这一憧憬逐步变为现实。团队两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2015年获批“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培养了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早在2010年就和创维一起创立了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将实验室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上的基础研究商业化,是中国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柔性OLED、印刷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开拓者。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视界通过自主创新,先后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块全彩色AMOLED显示屏、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填补了国内空白。

  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2015年,国内塑料行业总产值超过2.1万亿元,广东省更是再次位居国内塑料制品行业产值榜首,但受制于生产工艺,广东的塑料产业“大而不强”。

  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瞿金平院士团队的一系列专利技术,为广东塑料产业升级开启了一扇大门。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并发展了塑料振动剪切形变动态加工技术和塑料体积拉伸形变动态加工技术,取得了具有原创性、实用性的重大成果,开创了我国塑料成型加工机械技术在国际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先河,多项成果被鉴定为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

  团队还促进自主创新成果顺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与国内塑机10强企业成功开发塑料单螺杆振动塑化挤出机、塑料脉振塑化注射机、通用塑料改性动态反应挤出机、叶片式塑料塑化挤出机等系列化成套装备,打破了我国塑料装备长期依赖进口、跟踪仿制的局面。

  技术入股孵化高技术企业

  2007年,华南理工大学钟振声教授团队以技术作价入股,引入社会资本在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注册成立广州华汇生物实业有限公司,2009年在广州南沙开发区建厂。

  通过依托钟振声教授研发团队的6项国际专利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公司发展实现了蝶变,生产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产品VitaFiber(维他糖),成功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新产品食品安全许可证,并在美国制定和发布产品标准,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市场。2010-2016年,公司营业额从零起步,经过352万元、1048万元、3100万元、4900万元、6300万元、7900万元、9800万元的连级跳,以平均188%的年增长率实现高速发展。

  2014年3月,VitaFiber项目被广州市政府选定为引进到南沙国家级开发区的优质产业化项目,在广州市2014年重大项目招商推介会上现场签约,总投资1.538亿元。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全面达产后可实现不低于8.92亿元的年产值。

  教授自有技术孵化上市企业

      华南理工大学闫军威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空调节能技术的研发。早在2004年8月,该团队以自有技术孵化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城市能源监管与暖通空调节能优化控制技术研发与服务。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空调节能领域的领跑者和国内建筑节能控制领域最具竞争力的暖通空调节能服务商之一。自主研发的城市能源监管与空调节能集中监管平台、中央空调节能集成优化管理控制系统等系列产品已在广东省的部分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各行各业超800万平方米城市级示范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空调总体节能比例达30%以上。公司新技术在各项工程中节电超过2.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8.8万吨的标准煤。

  依靠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技术,2016年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谈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

  打造广东创新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分享到:

报名方式

1.直接来我校参观、报名。报名时带好身份证及正反面复印件2张、1寸蓝底彩照4张2寸蓝底彩照4张 。 (专升本在校生由学校开具证明,毕业生应交毕业证复印件)

2.学生选择网上或电话报名,学员可以电话、QQ、电子邮件报名或者索取招生简章,在指定时间内来校报到入学。

3.业余自考学生准备好个人资料和第一年学费,直接过来学校报名。

4.电话:020-85517608 或 13316047870 李老师(微信同号)

5.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6.广州招生网在线报名地址:点击进入网上报名系统

7.报名地址:广州天河中山大道西8号天河商贸大厦2203招生办(地铁3号线岗顶站;公交站师大暨大站)


快速报名及预约看学校

姓名:
电话:
QQ:
备注留言:
 

(特别提醒:我校没有在各车站路口设立接待点,请广大考生自行来校,严防路人以指路带领为名上当受骗,中途勿受陌生人接待,以免误导,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暨南大学自学考试招生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