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招生网
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中国最美大学校园-中山大学

2016-06-11 14:37 感兴趣的有:

    中山大学有着画卷般的校园美景、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建筑物、美妙的湖光山色,这里没有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没有硬邦邦的高楼大厦,有的是绿树环抱的小红楼、清静幽雅的小院落,不管是办公区还是教学区,绝对不够“现代”,但拥有绝对丰富的校园气息、人文氛围。这里一年四季绿树葱茏,林木扶疏。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于1924年成立,现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并在广东全境拥有四大校区。此校前身为孙中山首创的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后又复前名。1952年经改组,成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的目标定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大共有四个校区,三个在广州,一个在珠海。

\

中山大学校门

  学校简介

  中山大学(SunYat-SenUniversity),一般指位于广东省的中山大学,简称“中大”。中山大学于1924年由伟大的革命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起初校址在今石牌村。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下令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改名后,国内出现多所以“中山”为名的大学,如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1928年2月间,以蔡元培先生为院长的大学院有鉴于此,决定除保留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以资纪念外,其余中山大学均改为所在地方名,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1];岭南大学前身格致书院,创立于1888年,与广雅书院同年。1904年,由传教士在现康乐村创建全新的岭南大学,当时这里远离闹市,环境优美。1927年收归华人办理,钟荣光先生任首位华人校长(后与中山大学合并),1935年,国立中山大学获政府批准成立研究院,是中国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另两所为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当时的中山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1952年新中国进行院校大调整,国立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合并,分离出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并取消“国立”二字,更名中山大学,中大医学院从原中大分离出来,成立中山医科大学。2000年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原中山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为今天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现为中国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副部级,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拥有南校区(本部)、东校区、北校区、珠海校区四大校区。中山大学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山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的广州市。校区内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是国家“2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等28个学院和地球科学系、资讯管理系,并有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中山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现有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232个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288个学科专业,还有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11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23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

  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拥有“光电材料与技术”、“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华南肿瘤学”、“眼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植物基因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家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基因工程”、“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数字家庭”、“眼科学”、“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热带病防治研究”、“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水产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6个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拥有眼科学实验室、肾脏病临床研究实验室、辅助循环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0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截至2010年11月,在校各类学生7万多人,其中有博士研究生4573人、硕士研究生11138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5104人,本科生32111人,来自港澳台的在校学生1177人,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在校留学生1585人、进修生1820人。中山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全校共有教职工13275多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106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06多人,具有副高职称的2374多人。教师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含双聘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4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6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1人,12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20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5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8人。

  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目前,有"光电材料与技术"、"生物防治"、“华南肿瘤生物学”“眼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植物基因工程"等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以及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基因工程"、"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眼科学实验室"、"肿瘤基因抗肿瘤药物研究实验室"、"热带病防治研究"等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并拥有眼科学实验室、肾脏病实验室、辅助循环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拥有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藏书564.82万册(件),新书刊资料年增长量达17万余件。学校建立了规模可观的校园网,覆盖四个校区、接入计算机近5万余台,规模居中国高校校园网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给予中山大学大力支持,捐建教学科研生活用楼、添置实验仪器设备、捐赠各类图书资料、设立奖教奖学金,累计各类捐助达4.5亿多元。

\

中山大学校园

  办学理念

  学校提出“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强调“教授就是大学”,把“善待学生”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这三点已经成为中山大学的办学核心理念。

  学校形成了“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观念,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积极推进分类培养,以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并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博士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培养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大力推进和支持各种层次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与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国际化教学平台,迄今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近年来,该校通过各种形式派出的学生累计逾5000名。

  学校设立了“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和“本科生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早期介入科研。2004年至2008年,在校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包括“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ACM国际决赛的银牌和铜牌,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全球总决赛中,中山大学队晋身全球十强,共11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2007年,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泉志同学因在业余天文搜索与观测中发现不少小行星而获得由国际行星协会公布的苏梅克近地天体奖;2008年,该校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罗鑫同学获选赴德参加第58届诺贝尔奖得主大会;2009年,该校中山医学院郑智浩等同学的参赛作品《C—Jun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的最高奖项。2010年,该校“瀚潮创业团队”凭借“瀚潮生态净水项目”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昆山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

  搬迁史

  文明路时期:1924年11月—1934年8月

  石牌时期:1934年8月—1952年9月

  抗战时期迁至云南,后迁回到粤北山区坪石。

  康乐园时期:1952年9月至今

  校训

\

  中山大学南校区纪念堂前的校训

  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的。校训词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校歌

  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初期,由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作词,陈洪作曲。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为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倡导的爱国精神和亲笔提写的校训良好学风,并反映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与特点。广泛征求校内外各界人士,一致同意原校歌的曲不变,对原歌词“国父手创改为“中山手创”,将“三民主义”等四句,改为“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将歌词最后两句改为“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校徽

\

  中山大学校徽

  校徽是大学的象征,也是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要素。

  中山大学校徽为圆形图案,校徽上部自左而右环绕中文校名标准全称,下部自左而右环绕英文校名标准全称,中间为海棠式洞窗图案。洞窗图案以国立广东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钟楼”为设计主体,运用中国园林的意境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与大钟楼外观组合成“中山”二字,洞窗内两边的树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深远的空间,增强了层次感和立体感,中间的弧形巧妙形成一朵红棉花,意寓中山大学位于岭南地区。由建校年份“1924”形成的一条纵深大道,体现了中山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辉煌的历史进程。校徽通常为标准绿色,代表生命、发展、永恒,象征着中山大学充满活泼、盎然的生机。

  校区简介

\

岭南大学

  南校区(校本部)该校区所在地称康乐园,是原岭南大学的校园。岭南大学的沿格:格致书院(1888年—1900年)、岭南学堂(1900年—1912年)、岭南学校(1912年—1918年)、岭南大学(1918年—1927年)、私立岭南大学(1927年—1952年)。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文理科和岭南大学文理科为主,其他一些院校有关系科并入,组成以文理科为基础学科综合性的新中山大学。1952年10月21日,中山大学从广州的石牌迁入康乐园。康乐园内,有一批建于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的建筑物。2002年8月,广东省文化厅批准将这批建筑物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华南首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学校园。学校对这批有着悠久历史、建筑风格独特、文化积淀厚重的建筑物极为重视,计划投入巨资分期分批对58座建筑文物进行高标准维修,以加强对建筑文物的保护,维护校园的传统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北校区(原中山医科大学校区)

\

  该校区所在地即原中山医科大学所在地,中山大学的医科教学单位主要集中在该校区。有医学部、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东校区(大学城校区)建成后,药学院陆续搬迁至东校区,医学教育主要由医科各学院及8所直附属医院承担。

  中山大学东校区

  中山大学东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占地1.13平方公里,东校区的建设将对该校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该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和契机,为建设成为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型、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立整建制的学院,也设有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与研究单位,东校区的学科建设从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出发,以新办的工科和传播设计学科为主,突出软件与信息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产业与技术评估、工业设计及其他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形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多层次办学体系。东校区总占地面积113.17万平方米(约1700亩),其中教学区87.53万平方米,生活区25.6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约34万平方米,生活区约28万平方米。教学区建有公共教学楼、各类专业教学楼、国家实验大楼、科研大楼、公共教学实验大楼、动物实验中心、行政会议中心等;同时建有可以举行国际级赛事多功能体育馆一个、标准田径运动场2个、游泳池2个、篮球场20个、排球场10个和网球场16个。生活区建有可容纳20000人规模的研究生、本科生宿舍,5个师生饭堂,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务区等。现已进驻的学院有15个实体院系,包括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法学院、环境与工程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命科学院、中山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资讯管理等,共有5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人数达16000人左右,包括研究生,在校学生达近17000左右。

  中山大学东校区是中山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山大学改革与发展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验区。强调全校办校区。在管理上实行“延伸管理模式”,在全校统一的人事政策、统一的财务制度、统一的教学管理的前提下,成立中山大学东校区管理委员会、中山大学东校区党委会,下辖党政办,统筹教务办、学工办、后勤办、保卫办、基建办等职能延伸机构的工作。

  校区的本科教学特色:加强应用专业建设,形成合理的专业布局;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宽口径、厚基础教学平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设立创新人才“孵化机制”;建立开放式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个性化培养、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实现跨国、跨地域教学交流,建设国际化大学;启动多样化外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与国际交流能力。本科教学中的体育课采用全程选项学分制;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资源进行公共外语课教学,创建开放的实验教学公共平台。

  珠海校区

\

珠海校区

  一九九九年九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00年九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成开学。中山大学是珠海市引进的继暨南大学后第二所大学,继续了名牌大学与地方政府精诚合作办学的先河。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美丽的唐家湾畔,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自然环境非常优越。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中山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校区的所有教师全部由校本部派出,所有学生由中山大学统一招生,所有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培养模式实行全校统一。

  目前在校学生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约9300余人,来自中山大学的文、理、医、工等门类17个院系50多个专业。旅游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海洋学院等实体学院整建制地落户在珠海校区。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教学、实验、图书、生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齐全,高起点高水平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校区教学楼7万7千平方米,能容纳2万名学生;图书馆面积3万6千平方米,目前藏书量达25万册;学生宿舍每4人住宿一间,人均约10平方米,是国内大学住宿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校区的基础教学实验室投入巨资建设并进行教学实验改革,形成地学学科、信息学科、生物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语言科学、心理科学等八大学科实验平台。

  校园文化活动非常活跃。“中外优秀文化讲座”、“自然科学前沿讲座”、“院士讲座”、“艺术与人生讲坛”等各类讲座大量举行,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丁肇中博士,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博士等大批著名的教授、学者前来讲学、访问。学生社团组织多达60余个,是繁荣校园文化的主力军,也大大促进了与社区的文化交流。

  中山大学国家科技园珠海园区、中山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创新科技研究院、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药中心、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研究所以及与丁肇中博士合作的热控实验室等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落户在珠海校区,并与地方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目前,与珠海政府、企业的合作科研项目有:5KWP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电源及其集成监控系统、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水产品安全集成示范、巨缘青蟹疗室控制技术、对虾白斑病药物研发等十几个项目。社会科学方面也有了全面合作协议,珠海城市规划、历史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和谐珠海调查等课题都已立项。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人文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通识教育部)、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亚太研究院、管理学院、创业学院、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国家保密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工学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36个学院和5个直属系。

  中大精神

  民主、务实、爱校

  一所学校就是一部历史,它沉积着某个区域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区高校的发展可视为这个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中山大学地处岭南,与我国其他的重点大学相比,它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中大精神是潜在的、无形的,它是由一代代中大人的共同价值观、共有的品格和气质表现出来的。从中大教师及校友们身上得到更深的印象是:民主的精神、务实的作风、爱校的情结。中大的民主精神体现在学术研究上的包容性、创造性,教师教学上的自主性及学生学习上的选择性。在中大的历史上,学阀学霸作风鲜见,对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行政干预也不多。另外,从中大校友浓得化不开的爱校情结中,可以看出中大凝结着一种团结的精神,一种由对学校深厚的爱而形成的内聚力。中山大学属于每一个中大人,包括历史上的中大人或未来的中大人。

  小礼堂

\

中山大学小礼堂

  小礼堂由美国克里夫兰州的华纳和史怀士公司的总裁安布史怀士(机床和天文仪器生产商)出资为岭南学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会馆。1915年动工,1916年建成。为纪念捐赠者,命名为"怀士堂"。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到岭南大学视察,并在校园合影留念。孙中山先生还在怀士堂作长篇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孙中山纪念铜像

\

孙中山纪念铜像

  孙中山纪念铜像由孙中山先生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赠,希望通过纪念铜像宣传主义。1933年冬奉置于中山大学石碑旧址,1954年春广州市政府借置于中山纪念堂,1956年11月12日运至中大现址。

  黑石屋

\

黑石屋

  由芝加哥的伊沙贝·布勒斯顿(黑石)夫人出资为担任过岭南学堂教务长和岭南大学校长的钟荣光博士(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修建的寓所。1914年动工。为纪念捐建者,后大家称之为"黑石屋"。现用作学校招待所。

  惺亭

\

惺亭

  原岭南大学惺社同学于1928年捐建,为史坚加、区励周、许耀章三烈士纪念亭。史坚加为辛亥革命烈士,区励周、许耀章为1925年沙基惨案烈士。现每周周三晚为英语爱好者聚集交流的英语角。乙丑进士牌坊"乙丑进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为表彰天启年间广国立中山大学大钟楼

  东梁士济、李斯觉、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进士所建。该牌坊原立于广州四牌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广州市政府要拓宽该马路,欲将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风景区。岭南大学领迁了这座"乙丑进士"牌坊。原立于格兰堂(今称"大钟楼")西侧,后倒塌。1999年学校在校园中区重立该牌坊。陈寅恪故居陈寅恪是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历史学家。20世纪50年代后,东南区一号一直是陈教授的住所兼教学课室。《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名著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永芳堂

  永芳堂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一千万元人民币兴建。从上方俯视,永芳堂由对称的外方内圆的双曲面组成,前庭舒展的两翼象征开放中的国门,直达三楼正厅的室外六十级台阶象征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作为永芳堂建筑的组成部分,室外台阶两侧置有近代中国十八先贤铜像雕塑群。

  十八先贤铜像

\

十八先贤铜像

  十八先贤铜像位于永芳堂广场两侧,左侧依次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蔡元培(浙江绍兴人)、章炳麟(浙江余杭人)、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康有为(广东南海人)、邓世昌(广东番禺人)、黄遵宪(广东嘉应人)、魏源(湖南邵阳人)、林则徐(福建候宜人)、詹天佑(安徽婺县人)、秋瑾(女,浙江山阴人)、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严复(福建候官人)、冯子材(广东钦州人)、容闳(广东香山人)、洪秀全(广东花县人)。马丁堂现人类学系所在的大楼。1905年动工,1906年落成。是一座由硬制红砖砌就,采用钢筋混凝土作地面的建筑物。为纪念向岭南大学前身岭南学堂捐款的美国辛辛那提州的亨利·马丁,命名为"马丁堂"。1912年5月3日,孙中山先生到岭南学堂访问,在马丁堂前分别与全体教职员和全校师生员工合影,并发表题为《非学问无以建设》的演讲。

  中大北门广场

  历史上,由于有中大码头至天字码头的水上交通,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均为座南朝北,北门是主校门。中大的标志物孙中山铜像也面向北方,寓"北伐"之意;逸仙主轴线就像一支笔从珠江伸出,笔尖在南笔胆在北,寓意从珠江源源不断吸水,即四海精英汇聚中大。后因城市的发展和新港路的开通,南校门逐渐成为主校门。但近年来,南校门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学校整体规划的需要,北校门得以成为主校门,使校园更富魅力。广场主要由牌坊、中大校徽、中大校训及中大校史等部分组成。牌坊是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为古色古香的中国双层牌楼,是根据中大古牌坊的风格重建的。

广州中山大学自考本科全日制招生简章


分享到:

报名方式

1.直接来我校参观、报名。报名时带好身份证及正反面复印件2张、1寸蓝底彩照4张2寸蓝底彩照4张 。 (专升本在校生由学校开具证明,毕业生应交毕业证复印件)

2.学生选择网上或电话报名,学员可以电话、QQ、电子邮件报名或者索取招生简章,在指定时间内来校报到入学。

3.业余自考学生准备好个人资料和第一年学费,直接过来学校报名。

4.电话:020-85517608 或 13316047870 李老师(微信同号)

5.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6.广州招生网在线报名地址:点击进入网上报名系统

7.报名地址:广州天河中山大道西8号天河商贸大厦2203招生办(地铁3号线岗顶站;公交站师大暨大站)


快速报名及预约看学校

姓名:
电话:
QQ:
备注留言:
 

(特别提醒:我校没有在各车站路口设立接待点,请广大考生自行来校,严防路人以指路带领为名上当受骗,中途勿受陌生人接待,以免误导,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暨南大学自学考试招生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