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招生网
当前位置: > 短期培训 > 专插本 >

广东专插本2017年专插本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考试大纲2

2021-10-15 16:10 感兴趣的有:
 校内上课专插本考前辅导班招生

 2017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   社会保障概论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按照章节详细列出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考核比重:5%)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
(一)定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结构
第二节   社会保险
(一)定义:要重点把握社会保险的含义: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是指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二)地位:知道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原因有三点::
1、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主要的部分;
2、它承担的风险最多;
3、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中最大的部分;
(三)特点:强制性、储蓄性、互济性、补偿性;
(四)内容:老年社会保险、疾病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第三节   社会救济
(一)定义及地位:社会救济亦即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二)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险不同:1、对象不同;2、目标不同;3、经费来源不同;
(三)对象:无依无靠、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由于意外灾害一时困难的人;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生活标准的人;
(四)内容:归为两大类:贫困救济和灾害救济,其中灾害救济工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紧急救济行为、灾害预防、灾害预警服务三种。
第四节   社会福利
(一)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具体了解四种含义,即公共福利事业、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以及上述三种形式的综合。
(二)内容:包括未成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和女职工福利。
(三)形式:有货币形式、劳务形式、实物形式三种。
第五节    社会保障的功能
具体表现在:
(一)人民生活的安全网;
(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四)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四、习题:
1、名词解释: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2、为何说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
3、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考核比重:5%)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从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风险的增加出发,来分析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本节主要分析了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福利国家理论、英国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在社会保障制度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了贝弗里奇报告书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本节从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开始,进一步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俾斯麦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通过对当时德国社会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第一个社会保险法为何产生于德国。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
    1、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以抵御劳动风险为目的的互助组织从制度属性、管理形式、项目设置、责任承担等方面,为后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组织经验和基础。
2、社会保险制度的技术基础:商业保险的发展为后来社会保险提供了技术方面的经验,同时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作用和对象、权利和义务、对等关系、管理体制、保障水平和立法范畴。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上基本形成了四种社会保障模式: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三)“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四)“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应该着重掌握四种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第六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
(二)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在“左”的干扰中调整和发展
四、习题:
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不同社会保障制度类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   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考核比重:5%)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成本太高。
2、社会保障影响经济效率。
3、社会保障管理效率低。
4、社会保障制度未能随社会保障对象的变化进行调整。
(二)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措施:
1、改革缴费和给付制度,增收节支:其中增收主要靠缴费率和取消原有缴费最高限额,节支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措施主要是:
(1)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2)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降低支付水平。
(3)改革养老金调整办法。
2、在失业保险方面主要是:
(1)限制领取失业保险的期限。
(2)延长领取失业保险的等待期。
3、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了解各国不同的变革措施,把握由给付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的转变及各自含义。
4、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目标有三个:公平、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
(2)措施有四项:引入竞争;改革住院医疗费;改革药品付费制度,节省医疗保险费开支;扩大健康保险覆盖范围。
5、应付就业模式变革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
6、促进再就业以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
第二节  经济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建立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相互补充的保障体系。
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3、增加缴费主体,提高缴费率。
4、提高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待遇。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
(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主要是一些亚洲国家。
(三)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如智利、秘鲁的改革。
(四)医疗制度的改革: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主。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模式的弊病:
(二)覆盖范围狭窄,不同所有制劳动者待遇差异悬殊。
1、差别过大和平均主义同时存在。
2、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待遇。
3、社会化程度低。
(三)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1、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新模式:
(1)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2)尽快充实养老保险基金。
(3)加快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体系。
2、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的制度。
3、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4、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扩展到城镇全体劳动者,关注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5、建立、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体系。
6、加快社会保险法制化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习题:
1、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险方面遇到哪些问题?
2、经济转型国家在社会保险方面进行了那些变革?
3、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4、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考核比重:10%)
第一节   社会保障基金概述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界定及分类: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1、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
    2、按社会保障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
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1、政府财政支持
2、雇主和个人缴费
3、社会筹资
4、其他渠道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
1、征税方式
2、收费方式
3、强制储蓄方式
第三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原则
(二)社会保障基金给付方式
(三)不同种类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
第四节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
(一)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
(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风险和投资原则
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多样化原则、可流动性原则。
(三)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工具:金融投资、实业投资
(四) 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方式
                   第五节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
 (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
四、习题:
1、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分为几类?
2、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什么?
4、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有哪些?
5、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原则是什么?
 
第五章   社会保障管理(考核比重:5%)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内容
(一)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拟定基本法规,通常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即行政管理。
(二)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包括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社会保障待遇、管理运用社会保障基金三项。社会保障基金一般由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它是由国家、单位、享受者的代表组成的事业性公共机构。
(三)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了解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是为社会保障的享受对象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务。
第二节  社会保障管理机制
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一)政府直接管理的社会保障:政府除了承担立法、监督责任之外,还要负责社会保障的业务管理。
(二)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的体制:政府负责社会保障立法和监督,公法组织负责社会保障的业务管理。
(三)以私营机构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革前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管理仍缺乏有效的法律管理和监督机制。
2、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提高,集中管理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3、资金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资金运作缺乏长期预备机制。
4、社区服务体系有待发展,社会保障管理基层基础工作需要加强。
(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四、习题:
1、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中国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问题有那些?
3、怎样发展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第六章  社会保障水平(考核比重:10%)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1、计算公式: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2、社会保障的范围划分(中国):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
1、制约因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社会结构;
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2、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动态性特征;刚性特征;
社会保障水平客观存在一个“适度区域”。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可以探索出社会保障制度与其外在环境要素之间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中加以运用。
第二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社会保障水平既包含“量”的内容,又包含“质”的特征。“量”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社会保障水平是“质”与“量”的统一。
(二)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不适度”的影响
1、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积极作用:
(1)保障公民基本的经济生活水平,履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保证社会的安定。
(2)在保障公民生活的基础上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增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周期平衡,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
(4)有利于政府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控经济活动的有力杠杆,促进储蓄、投资和生产性资金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2、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和超度的含义
3、社会保障水平超度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确定一个较为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与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基本的方法包括实证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
(四)社会保障预警系统:是指社会保障预测、监督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灵敏的预警系统,通过对量化资料的分析,及时发现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潜在危机,以便国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社会保障危机的发生,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
(一)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分为两种:
1、按照社会保障内涵与外延: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
2、依据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国家财政、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集体、社会团体等。
(二)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1、对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建国后,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几乎是在空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严重破坏,1978年后进入恢复、发展和改革的时期,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虽然对于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测算有不同的口径和方法,但绝大多数的测算都表明了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趋势。
2、存在问题:
(1)中国社会保障的绝对水平
(2)中国社会保障的相对水平
(3)对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
(4)中国社会保障的负担主体
(5)中国社会保障子项目分析
(6)中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极不平衡,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7)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就业与保障相联系,造成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之间较大的待遇差异
(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城市和农村为界划分为明显的两个板块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
1、社会保障水平呈现非常强的刚性增长特征。20世纪90年代西欧发生“福利国家危机”,美国出现“福利困境”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2、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结构不合理,这些不合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别过大,职工总收入结构不合理、国家财政价格补贴和住房补贴过多、所有制和行业间保障水平差别过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
四、习题:
1、名词解释: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2、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及其制约因素是什么?
3、如何测定和评价社会保障水平?
4、述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     社会保障法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法的本质:了解法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保障关系:即国家社会保障经办组织、各类保险人、投保人、被投保人
及受益人之间在社会保障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二)社会保障法的概念:了解各项社会保障法的定义,及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的含义;其调整对象是以国家保险为主体的公共领域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内容和形式
(一)原则:权利保障原则、社会共同责任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社会公平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二)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记体和客体等。
(三)形式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
了解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和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
(一)社会保障争议的概念
(二)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方式
(三)社会保障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四、习题:
1、简述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
2、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哪些行为可以提出行政复议?
第八章   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考核比重:5%)
第一节  理论概述
(一)思想流派   
(二)理论依据:
1、市场失灵说
2、公共职责说
3、国家认同说
第二节  实践分析
(一)制度模式:
(二)责任种类:
第三节  国际社会保障改革中政府责任的调整及效果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四、习题:
1、试说明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的理论依据。
2、列出社会保障实践中政府责任的模式及种类。
3、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第九章   老年社会保障(上) (考核比重:10%)
第一节  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对象:老年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济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对象一般是社会中的老年公民。
(二)老年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1、老年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
2、老年社会保险是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的;
3、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
4、实行老年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代际接替及协调发展。
第二节   老年社会保障的历史回顾
(一)古代的老年社会保障;
(二)近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西方工业国家建立。
第三节  现代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一)投保资助型老年保障模式;
(二)福利国家型老年保障模式;
(三)强制储蓄型老年保障模式;
(四)国家保险型老年保障模式
需掌握各种类型的含义、特点及其代表国家。
第四节 现代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与实施方式
(一)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它又包括三种具体形式:
(1)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
(2)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投保对等的原则。
(3)享受养老金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
(4)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国籍或居住年限相联系。
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有两种调整方式:
(1)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自动提高。
(2)养老金不定期调整。
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二)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资格与条件:
1、年龄和投保年限条件。
2、年龄和工龄条件。
3、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
4、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
(三)老年保险金的给付方式:
1、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有两种,即绝对金额制和薪资比例制。
2、养老保险金的给付范围、项目及数额依照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存在差异。
(四)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和精算:
1、运营:要遵循安全、效率、社会效率的原则。
2、精算: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发展状况两个。
第五节 老年健康保障的基本方式
(一)发展老年健康保障的必要性:老年人由于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变化,健康水平处于下降的过程,这对老年人生活、周围环境和社会都有不利影响。
(二)国外发展老年健康保障的基本方式:
1、由国家和政府建立起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2、建立和发展老年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体系。
3、建立实用和可操作的老年医疗保障服务系统。
  第六节  发达国家老年福利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项目比较丰富,几乎包括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
四、习题:
1、老年社会保险的意义是什么?
2、现代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3、影响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精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十章 老年社会保障(下)(考核比重:15%)
第一节 中国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中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发展:
1、中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初创阶段
2、建国后中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1)建国初期: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暂行条例》;1955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1957年,劳动部草拟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中国从此建立起了统一的退休制度。
(2)20世纪90年代初:老年社会保险的范围逐渐扩大;老年社会保险条件逐渐放宽,标准不断提高;管理体制的变化。
(二)中国养老保险资格条件和待遇的规定:
中国现阶段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明确享受退休待遇的条件,根据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确定退休待遇的标准。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国有企业和市、县、区主管的集体企业)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退休条件和退休待遇两个方面。
1、关于退休条件的规定;
2、关于退休待遇的规定:分为退休和离休两种,二者待遇标准不同,中国离休干部的特殊待遇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政策,将来必然纳入统一管理标准。                                   
第二节  中国城镇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中国城镇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步骤及内容:
1、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
2、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
3、由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基金积累制,建立新的基金筹集方式
4、建立养老基金增值的机制
5、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6、建立退休金与社会经济发展挂钩和退休人员分享经济成果的新机制
(二)改革后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新问题及发展前景:
1、隐性债务的责任未能落实
2、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问题
3、养老金资金缺口问题
4、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第三节  中国老年福利事业
(一)发展老年福利事业的必要性
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高龄化的趋势也比较明显,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更快。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高龄化,对老年生活服务、健康维护、老年文化、娱乐健身、家庭照料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经济结构、分配关系和收入水平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老年人由于退出了工作岗位,容易成为社会中的脆弱群体。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国城市老年福利的主要内容:
1、城市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福利
2、城市老年人的医疗保健
3、城市老年人文化服务设施
第四节   中国农村的老年社会保障
(一)中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历史回顾
(二)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现状
1、中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有社会救济和社会养老保险两方面
(1)农村老年社会救济:由国家和集体对农村基本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儿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供养制度。
“五保”制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集中在敬老院供养,另一种方式是对老年人分散供养
(2)农村养老保险:农村的养老保险由民政部负责,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保障人民晚年的基本生活为宗旨。由国家制度给予保证,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制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和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
2、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运作方式: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为农民设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保险费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给予适当的补贴,个人缴费和集体补贴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以县纪委基本核算平衡单位,逐步分级负责保险基金的运营和保值增值;参加保险者达到规定的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总数确定领取标准,由社会保险机构定期计发养老金。
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1)以农民自我保障为基础,不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不过分依赖集体,使制度具有更大的活力。
(2)实行个人账户的管理模式,资金的所有权关系明确,使农民懂得参加养老保险是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消除了农民的思想顾虑。
(3)在缴费标准和时间上,可根据个人的情况自由选择,适应了农民收入不稳定的特点。
(4)实行农村各业人员社会养老一体化,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在不同劳动岗位之间自由流动。
(三)目前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
2、保障水平低
3、农村的社会化养老缺乏法制化的管理和模式
4、思想观念不适应
5、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投保的能力有限
(四)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发展思想:
为了适应中国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
1、由政府出面,理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2、从实际出发,由政府领导负责,积极、稳步、适度发展
3、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4、对于特设对象,如独生子女的父母、军烈属等,应有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
5、将社会化养老措施与家庭养老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四、习题:
1、简述中国现阶段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2、简述中国现阶段城镇老年社会保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及发展方向。
 
第十一章   就业社会保障(考核比重:5%)
第一节   失业保险
(一)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
1、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社会保障制度;
2、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障制度;
3、失业就业制度;
有以上三种形式派生出另外三种形式:
1、非强制性失业保险与失业救济制度并存;
2、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并行;
3、强制性失业保险与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并行。
(二)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组成要素包括: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确定、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和给付期限、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
(三)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成本迅速上升;
2、失业津贴标准过高,导致失业者消极对待再就业。
第二节   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
就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预防、失业补救和失业保险三个内容。其中,失业预防和失业补救的具体措施有:对企业解雇的约束、建立企业预警系统、实施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创造等,具有预防在职者失业和重新安置失业者的功能。
第三节   中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一)中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了解建国初期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及特点和传统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了解变革的环境与进程,主要是70年代以后;1986年7月建立起待业保险制度,1999年1月颁布《失业保险条例》。  
(三)中国现行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1、中国现行的失业社会保险制度按国务院1998年12月26日发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执行。
2、启动再就业工程,全面规划,促使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3、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
4、加强就业市场宏观调控,适度约束失业率。
四、习题:
1、何为失业社会保险?有哪些种类?
2、就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有那几项内容构成?
3、中国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4、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第十二章   医疗社会保障(考核比重:15%)
第一节   医疗社会保险概述
(一)医疗社会保险的定义和特点:
1、含义: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证人们平等的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2、特点: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医疗保险覆盖面广,具有复杂性;医疗保险属于短期性、经常性的保险。
(二)医疗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它起源于欧洲,1883年德国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的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得到发展。
第二节   医疗社会保险的筹资机制
(一)筹资原则:“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筹资来源:被保险人个人缴纳的保险费;被保险人所在单位缴纳的保险费;政府资助以及其他方面的资助。
(三)筹资方式:
1、方式:固定保险费金额;与工资挂钩;与收入挂钩;按地区缴纳;
2、工薪税的优点:考虑了每个人的支付能力,使每个人都能支付的起医疗保险费用;有利于控制医疗保险筹资与工资收入的相对水平;有利于建立随工资水平变化而相应调整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的自然调整机制。
3、缴费率计算公式:CR=(支付待遇+管理费+必要结余储备金)/被保险人工资总额
第三节    医疗社会保险的给付项目
(一)医疗社会保险的给付原则:
1、医疗保险给付的含义:是指被保险人生病后,医疗社会保险机构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和待遇标准,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或报销医疗费用。
2、给付条件:被保险人获得医疗服务给付的资格、履行必要的手续及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二)医疗社会保险的给付项目及其发展趋势:
1、各国医疗保险给付项目包括:各种治疗性费用、辅助性服务和基本药物。
2、发展趋势:给付项目从原来的单纯治疗性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过渡;医疗保险将“初级医疗保健”或“一揽子基本医疗服务”作为核心项目;医疗保险给付对药物的范围加强限制。
第四节    医疗社会保险的支付方式
(一)支付的地位与作用
1、费用支付的含义:医疗保险机构作为付款人,代替被保险人支付他们因接受医疗服务所花去的医疗费用,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所消耗的经济资源进行补偿。
2、作用:费用支付是医疗保险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费用支付还是医疗支付控制的阀门。
(二)支付方式: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算制;定额付费;按病种分类付费;工资制;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支付制。
(三)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
1、费用分担的含义:指社会保险机构为了防止被保险人在免费医疗的情况下出现“道德风险”,控制因过度需求造成的医疗费用的飞速上涨,让被保险人在接受医疗服务的同时自付部分医疗费的做法。
2、分担方式:定额自付;扣除保险;共付保险;限额保险。
第五节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趋势
(一)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二)集服务提供和筹资于一体的“有管理的保健”兴起;
(三)储蓄性医疗保险制度。
第六节   中国城镇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中国现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二)中国现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医疗保险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不高;
2、医疗保险筹资机制不健全;
3、国家财政和单位包揽过多,缺乏对医疗机构和职工个人有效的制约机制;
(三)中国医疗社会保险的改革:
1、各地对加强管理进行探索;
2、实行大病医疗费统筹和离退休职工医疗费统筹;
3、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综合试点;
(四)医疗保险制度的选择: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
1、社会统筹的含义:是对医疗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统一使用。
2、统帐结合的优点  
统帐结合机制的建立,使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既可以发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的均衡负担、分散风险、互助共济的作用,又可以发挥个人医疗账户的积累作用,增强个人节约医疗费用的意识和自我保障的能力,形成稳定的“T”型保险机制。
(五)新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
1、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
2、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形成新的筹资机制
3、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4、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加强基金管理
5、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6、特殊人员的医疗待遇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第七节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改革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沿革
(二)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建和改革
农村合作医疗的类型:
1、福利型合作医疗
2、风险型合作医疗
3、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
4、合作医疗健康保险
四、习题:
1、名词解释:医疗社会保险、预付制、后付制
2、医疗社会保险有哪些特点?
3、在医疗保险设计和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当前国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5、为什么要实行个人医疗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
 
第十三章   工伤社会保险(考核比重:5%)
第一节  工伤社会保险概念及原则
工伤社会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一种对在工作中受伤致残或死亡者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因突发性事故而导致的伤残和职业病;二是因工作本身的性质而导致的职业病。
第二节 工伤社会保险范围
了解在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方面及受保人范围的各自规定。
第三节 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一)伤残等级评定:工伤鉴定是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的前提条件。
(二)待遇给付:待遇比其他类型的保险优厚;实行“无责任赔偿制”。还包括工伤保险的医疗护理、暂时失能补助金、永久性伤残年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保险的遗属津贴四种 。
第四节 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
(一)工伤预防:通过立法与职业伤害的安全预防工作相联系。
(二)职业康复:主要针对残疾人使其重新恢复再就业的能力,包括心理和体力上的恢复。
第五节 中国改革前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一)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颁布,主要是单
位保险,包括医疗待遇、残疾待遇、死亡待遇、职业病四种标准。中国工伤保险分短期待遇、长期待遇两种,以长期为主,具有社会保险的属性。
(二)改革前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覆盖范围狭窄;
2、缺乏社会化的基金制度;
3、待遇结构和标准不合理;
4、缺乏科学、统一、规范的劳动鉴定制度;
5、缺乏促进安全生产卫生工作的机制。
第六节 中国新型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6年颁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表明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1、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
2、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
3、建立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相结合的机制;
4、调整了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
(二)新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工伤鉴定与评残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四项内容。
四、习题:
1、名词解释:工伤社会保险
2、哪些人有资格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3、如何对工作中受伤的职工评残? 
4、为何要对建国初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第十四章  生育社会保障(考核比重:5%)
第一节 生育社会保障概述
(一)生育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特点
(二)生育社会保障的内容
(三)生育社会保障相关制度
(四)生育社会保障的意义
(五)生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生育保险制度结构和内容
(一)覆盖范围
(二)资金来源
(三)支付条件
(四)保险待遇内容和水平
第三节   中国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现状
第四节 中国生育社会保障未来发展方向——全民生育保障
    (一)全民生育保障提出的客观依据
    (二)全民生育保障设想
四、习题:
1、名词解释:生育社会保险、生育基金
2、如何认识妇女儿童社会保障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简述中国妇女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第十五章    军人社会保障(考核比重:5%)
第一节   军人社会保障概述
(一)军人社会保障的概念: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二)社会优抚事业的形成: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社会优抚事业,是在军队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的。
(三)现代社会优抚的主要形式:
1、社会保险式的优抚保障;
2、社会救助式的优抚保障;
3、社会福利褒扬性的优抚保障;
第二节  社会优抚的地位与作用
(一)社会优抚的作用:
1、社会优抚事业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保证;
2、社会优抚事业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3、社会优抚事业是鼓舞士气,焕发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
4、社会优抚事业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
第三节  社会优抚的内容
(一)对象:由各国政府依法认定的,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指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现役军人的家属。
(二)内容:通过优抚保障设立了死亡抚恤、伤残抚恤、社会优待、退役安置及社会褒扬等内容。
第四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基金来源与运行
(一)基金来源与筹资渠道:
1、国家财政拨款;
2、社会募集统筹;
3、个人投保;
(二)社会抚恤事业费的使用与运行。
第五节  中国社会优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了解中国优抚事业的主要成就和优抚工作面临的矛盾、问题,并要把握中国社会优抚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四、习题;
1、名词解释:军人社会保障
2、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3、社会优抚的地位与作用?
4、中国优抚工作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有哪些?
 
2、考试的要求和目的
本课程考核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考核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其次,也适当评估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方面达到的水平。
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检测学生对教材各章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原理、制度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要求全面、准确地了解各重要概念、理论和相关制度的涵义、内容,做到融会贯通,付诸应用。
 
、考试的形式和结构
1、考核形式: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析、简答题、论述题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及参考书:《社会保障概论》第5版,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01-01。


 校内上课专插本考前辅导班招生


分享到:

报名方式

1.直接来我校参观、报名。报名时带好身份证及正反面复印件2张、1寸蓝底彩照4张2寸蓝底彩照4张 。 (专升本在校生由学校开具证明,毕业生应交毕业证复印件)

2.学生选择网上或电话报名,学员可以电话、QQ、电子邮件报名或者索取招生简章,在指定时间内来校报到入学。

3.业余自考学生准备好个人资料和第一年学费,直接过来学校报名。

4.电话:020-85517608 或 13316047870 李老师(微信同号)

5.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6.广州招生网在线报名地址:点击进入网上报名系统

7.报名地址:广州天河中山大道西8号天河商贸大厦2203招生办(地铁3号线岗顶站;公交站师大暨大站)


快速报名及预约看学校

姓名:
电话:
QQ:
备注留言:
 

(特别提醒:我校没有在各车站路口设立接待点,请广大考生自行来校,严防路人以指路带领为名上当受骗,中途勿受陌生人接待,以免误导,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暨南大学自学考试招生海报